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印发后,根据有关细化和落实要求,通过细分领域和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首批围绕钢铁、炼油、合成氨和水泥等四个行业印发文件,提出了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具体到炼油领域,《行动计划》强调“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的总量红线,并针对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炼油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形成节能量约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到2030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围绕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明确了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保障。
综合来看,《行动计划》的落地将进一步缩短新增项目建设的窗口期,加速炼油行业结构化调整和低碳化转型。炼油企业要顺应市场需求转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张 硕 提供
炼油产业结构性调整加速推进
需求变革下的炼油过剩压力持续存在。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修复,交通出行恢复正常,国内成品油消费超过疫情前水平。但随着以电和天然气为代表的交通替代能源强势发展,持续削弱成品油特别是汽柴油消费的增长潜力。2023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已基本达到峰值,特别是柴油度过平台期进入需求萎缩阶段,估计2024年需求比上年下降4%~5%。为应对国内需求低迷、库存高企的市场压力,减少加工负荷、降低柴油收率、控制汽油收率、增加出口成为近期国内炼油企业的主要手段。但从长期来看,成品油消费需求下降已成定局,国内产业转型调整急迫性持续提高,预计2025~2030年国内成品油年需求量将下降。若按照2023年国内炼油企业生产负荷和成品油生产结构测算,预计2030年国内成品油过剩规模将达7000万吨/年。
炼油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9.32亿吨/年,2022年起就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炼油产能规模最大的国家。尽管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自“十三五”以来成为产能扩张的主旋律,大连恒力、浙江石化(一、二期)、中科炼化、广东石化、盛虹炼化等一体化项目均在这一时期投产,推动我国炼化企业平均规模和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但当前的市场机制仍为一批低效产能提供了存活空间。2023年,千万吨级及以上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例已超一半,但仍存在200万吨/年及以下产能;单厂平均规模(550万吨/年)较全球800万吨/年左右的水平仍存在差距;全国炼厂平均产能利用率尽管逐步提升,但目前仍维持在80%以下,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5%左右)。
中长期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大。针对《行动计划》中“2025年10亿吨/年”的总量红线,2023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9.32亿吨/年,后续在建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2000万吨/年)、镇海炼化扩建项目(1100万吨/年)、大榭石化扩建项目(600万吨/年)预计在今明两年投产,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保持在9.6亿~9.7亿吨/年,实现目标基本不存在压力。对已经推进多年、处于“已审待批”或“已批待建”的中期项目而言,如中国兵器—沙特阿美合资项目、曹妃甸炼油一体化项目等,竞争落地的压力增大;对于远期规划的项目,如山东裕龙岛二期、浙江石化三期等,则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国内炼油企业将经历“供给能力—低碳绩效—新质竞争力”的转变
“双碳”目标下,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调整。从绿色低碳转型来看,“双碳”目标和政策预期对炼油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包括炼油企业为市场提供低碳清洁产品的要求,而且包括对炼油企业生产供应全环节的要求。目前,炼油行业正加快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但仍面临减排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企业减排潜力尚未理清、向化工转型能耗强度增加、生产生物质绿色燃料的成本和原料存在瓶颈、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
国内炼油企业从比拼生产能力向争夺“低碳优惠”转变。此次《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能耗水平和环保绩效带来的激励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依据能效水平、环保绩效差距执行阶梯电价”“落实好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等。在上述政策的导向和市场预期下,存量项目的低碳转型和环保投资得以加速,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新增项目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当前需求调整和景气周期底部的过渡期,争取生产经营的“绿色优惠”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国内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既有利于降低企业短期经营成本,又决定了炼油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潜力。
政策预期将继续放大高附加值、低碳项目的竞争力。《行动方案》提出的“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加快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技术应用”“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推进跨行业耦合提效”“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等将进一步推动存量和新增项目培育新质竞争力。提前布局和完成转型的优质存量企业在生产成本、装置结构、产业链耦合、市场地位和技术成熟度上将比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内“碳交易”“用能交易”等市场制度和体系建立完成后,炼油企业的先进产能将有望从中获取额外收益,进一步凸显发展优势。
对炼油行业做好节能降碳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窗口期和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炼油行业作为石化产业的基础和龙头,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全行业能耗量超万吨的企业超过3000家,在“2023年前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约束下,行业低碳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新形势下,炼油行业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要抓住最后的窗口建设期,加快产能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对“加工能力红线”和“原料用能”的强调,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将成为国内炼化项目建设的最后窗口期。行业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先进炼油产能,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行业整体竞争水平。
二要响应市场需求,增强清洁低碳和高附加值产品供应能力。在保障国家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要顺应市场需求的转变,以效益最大化和清洁低碳为目标,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增长点,差异化布局和发展高端特色石油产品;加快绿色低碳燃料的技术攻关,适时开展布局。
三要加快碳减排技术研发,推进措施落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生产提供更清洁高效的油品、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石油基碳材料等,以及石化产品,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聚焦过程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低碳能源使用量,构建炼化多能互补能源供给系统。
四要围绕先进产能和绿色低碳制造,锻造新竞争力。具备基础条件的炼油企业应抓住时机,关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进推广“准产业化”产品落地,扩大合作范围,助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炼油行业转型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石化报》